战争的记忆与和平的维系——写在一战结束百周年纪念日
2018-11-13 10:10:51
  • 0
  • 5
  • 7

战争的记忆与和平的维系——写在一战结束百周年纪念日

张伦:百年已经过去,但一战依旧缠绕着我们。不了解一战,某种意义上讲是无法明了我们所生活的当下世界的。

收藏

更新于2018年11月13日 07:04 法国塞尔奇•蓬多瓦兹大学教授 张伦 为FT中文网撰稿

1918年11月11日晨5时15 分,在法国北方的贡比涅森林中的一节火车车厢内,法军元帅、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熙代表协约国与德军代表签署停战协议,一场以欧洲为主战场,波及全球,造成1900万人伤亡的世界大战落下帷幕。上午11时停火协议生效, 不仅上百万巴黎人涌向大街欢呼胜利,即便是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人也纷纷涌向车站、街头庆贺那场屠杀与痛苦终于到了尽头。

2018年11月10日,在当年同一个地点,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纪念仪式,为已持续数年的纪念一战百年活动的最后一场揭开序幕。70年前,1940年6月20日,按照希特勒的指示,德法军队的代表分别在同一地点同一车厢里再次相遇,签署停战,标志着法国战败。次日,被一战深深地打上烙印的希特勒得意地率领几位将军登上该车厢,以示庆祝,后来还下令将其运回柏林展示。1944年4月,盟军已经挺进柏林,希勒特依然不忘记那个充满象征意义的车厢,下令纳粹冲锋队将其烧毁。现在,德国总理走进一个同时代生产的、已辟作纪念馆的同类车厢里,与马克龙在纪念册上写下他们的留言,宣示德法永久的和解和对和平的坚守。

11日,巴黎天空灰暗,凄风冷雨,似乎百年前的亡灵依旧在游荡哭诉。上午11时,当年传递大战结束的消息的钟声再次在全法各处响起,也将这次纪念活动推向高潮。包括特朗普、普金、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内的七十位各国领导人齐聚凯旋门下,参与纪念仪式。马克龙在致辞中再次强调:百年前的这场大战,虽然距今久远,但好像仍是昨天发生的;在法国、在中东,在世界上到处可以看到它的遗迹与影响,“那被摧毁的村庄,墓葬里挨着为争夺几米土地而在冰冷冬季战死的德国与法国士兵的尸骨,” 第一次世界大战依然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他说:今天,到处复燃起各种新的蒙昧主义、仇恨及民族主义趋向,威胁着世界的和平,祖先们那种承载着普世价值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感,而“民族主义却恰恰与其相反,是对其的背叛”,也是导致战争的根源。历史有的时候让人觉得旧的创伤已经痊愈,但事实上和平的遗产时时面临着威胁, 政治领导人有责任留给我们的子孙一个几代人梦想的和平世界。

午后,除特朗普外各国领袖出席的首届巴黎和平论坛开幕式上,在马克龙简短的致辞后,默克尔第一位发言。她提及德国当年的傲慢,发动了两次大战,对犹太人的种族大清洗等,造成许多国家人们的痛苦与牺牲,负有历史责任, 同时呼吁人们汲取教训,维系和平,关注那些依旧在战乱中的人们,结束战争,缔结和平。——前一天,她与马克龙一起在贡比涅举行纪念活动后接见的一群年轻的中学生中,就有一位被炸弹炸掉双手的叙利亚年轻人。当那年轻人激动地恳请她及马克龙,希望他们及国际社会提供帮助早日结束战乱的时候,显然默克尔与马克龙两人都深为感动。今天,在讲话中,默克尔也再次提及也门的冲突及其造成的人道灾难,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她提到去年联合国统计的220多次冲突产生了6000多万难民,超过了法国人口。她也因此呼吁维护来之不易的国际性协调组织如联合国等,在她看来,当年威尔逊的十四点主张没有得到落实,国联等国际集体协调机制的失败为新的灾难开启了大门。二战后在《国际人权宣言》理念基础上建构的以尊重人权与国际合作为原则的国际秩序需要得到捍卫与发展。她问道:“建设一个机构不容易,但破坏起来却很容易,我深知联合国确实有其运作不理想的地方,但失去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这个世界会更好吗?”答案只能是诱发更大的灾难。言及此,全场给与热烈的掌声。

多年前,笔者曾在文章中提到,两次热战,一次冷战,构成了20世纪人类的历史——整个世纪是一个极权主义的世纪。而这一切都是从一战发端,迄今尚未终结。没有一战,就不会有二战;一战将人类历史打成两截,之前与之后,人类从此生活在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经济都发生了巨变。那些绵延数个世纪的传统帝国如德意志、俄罗斯、奥斯曼、奥匈等彻底崩解,其废墟上民族独立与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所遗留下的政治格局,迄今依然困扰着许多地区的人们。许多信念被彻底动摇。那些消失的过去的荣光,依然不时刺激着人们的想象,许多纷争由此而起,许多野心勃勃的政治人物正在试图以重建一战前的国家地位为旗帜进行政治动员。作为一战后果之一,苏俄成立,其一手扶植与栽培的中国共产党至今依然统治着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其建构于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的核心与组织形态也被后者直接传承。百年已经过去,但一战依旧缠绕着我们。不了解一战,某种意义上讲是无法明了我们所生活的当下世界的。

此外,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莱斯在和平论坛上所说,当下的世界很多因素让人想起20世纪初期与1930年代,让人担忧那种隐性的传导的破坏力量。是的,今天全球的经济与政治有相当的层面与两次大战前的世界相似。一方面是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引发诸多国际间以及国家内部的不平衡,一如一战前几十年的那次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后果;另一方面,因这些不平衡,也造成各种民粹与民族主义风潮的汹涌激荡,各国彼此间的敌意与怀疑加深。新兴的大国试图挑战现有秩序,挟经济增长带来的实力扩军备战,对内鼓吹民族主义,以此进行社会整合与动员。而历史上既有的大国内部孤立主义、绥靖思潮盛行,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鼓励了新兴大国扩张的野心,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在这种情形下,纪念一战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涵。显然,此次包括法国在内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高调纪念一战是与此有关的。1990年代中,见证过两次大战的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曾说过:“和平不是一种自然而然达成的状态,是需要去争取的。”今天,用马克龙的话讲:历史将记载如此众多的国家元首在凯旋门下齐聚一堂参加此次纪念的画面,但我们无法确定的是历史将会怎样诠释这一画面。被经济、环境等各种危机威胁的世界,在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再度抬头,生化、核武器扩散,网络犯罪猖獗的时刻,这“是一种持久的和平的象征,还是世界陷入新的混乱,世界的团结、统一崩解前的最后一刻,这只能取决于我们的作为”。

就这点来讲,这次众多的国家元首以同一个名义坐到一起参与此次纪念,给我们传递了相当的正面信息,但同时,某些领导人尤其是特朗普的行为,又让人们对未来的世界秩序能否保持稳定,西方能否保持某种共识协作怀有担忧。特朗普选择缺席“和平论坛”,也因此引发人们的非议。或许美国有一百个理由批评现存国际组织中的缺陷,但美国也同样有一百个、一千个理由要提倡并推动建设的这些支撑国际秩序的组织,那也是美国的先人们的理想,是从众多美国人的流血牺牲中汲取的教训,用生命换来的成果。在这个因科技发展与经济交换密切关联的世界,无论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怎样强大,美国最终是无法自外于世界的。由美国来主导改革这些组织,才是既对美国有利,也对人类有益的理性的也是道义的选择。

11月11日,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及欧洲各国以一种庄严的氛围纪念一战结束百年,为人类未来的和平祈祷努力的时候,从东方的中国传来的却是所谓“光棍节”的购物破千亿的消息。笔者无法详考这节日的来历,但对择选这样一个日子做这样一个节日,有如此的商业狂欢,却难免有些感慨。须知,中国也是一战的参与者,且不讲那数十万背井离乡到欧洲协助协约国参战,为协约国最后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民众,其中还有许多客死他乡;仅就一战造成的人类的惨剧,引发的对中国历史后来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深远的种种后果,作为这全球化时代地球上的一员,或许我们都该在这个日子多一份凝重,少一份轻飘虚浮,这对我们这个以历史作为生命存续、意义寄托的民族的精神升华,汲取历史的教训也该是有大的助益。而如今如此行事,是不是从一个侧面也展示出这个民族历史感的丧失、人类意识的阙如、知识的欠缺,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危机的表征呢?

笔者无法给出回答,但希望答案是否定的。

(注:作者是法国塞尔奇•蓬多瓦兹大学教授。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