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中国为何不与美国谈判产业政策(2)
2018-11-14 19:44:08
  • 0
  • 0
  • 3

朱颖:中国为何不与美国谈判产业政策(2)

时间:2018-11-14 07: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会这样解释:高铁是国家高科技技术的象征,是国家的名片。通过高铁技术输出,中国树立了国际形象。更是因为高铁可以让亿万中国人出行方便,享受到国家崛起所带来的福利。这就是说,首先从政治上看问题,经济的

中国会这样解释:高铁是国家高科技技术的象征,是国家的名片。通过高铁技术输出,中国树立了国际形象。更是因为高铁可以让亿万中国人出行方便,享受到国家崛起所带来的福利。这就是说,首先从政治上看问题,经济的成本与收益是次要的。

第三,产业政策转向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的取向。中美贸易战最终要通过谈判化解,中国政府会让步,但美国政府不可能得到全部所要的东西。11月1日,在与美国共和党国会议员会面时,中国总理李克强表达了美中各退一步的希望。11月2日,特朗普说:“我昨天和习近平通了电话,他们真的非常渴望达成协议。”11月6日,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新加坡表示:中国愿与美磋商达成双方能接受的经贸方案。

现在关注的是产业政策上中国作何让步?都知道答案取决于中国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但都不知道具体措施。从原则上看,党领导经济与产业政策有必然联系吗?答案:否。但只要转换理念,前景不一样,日本就是一个例子。

产业政策被视为日本二战后推动经济的重要手段,但也有不少研究认为,产业政策的作用被夸大了。有研究认为,汽车行业和电子制造业生产率提高最快,但接受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资助最少;石油和煤炭行业最为落后,但接受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贷款最多。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产业政策脱离了对具体产业的支持,产业政策逐渐转变到竞争政策和创新政策。今年10月,中国大陆旅日人士徐静波有一场关于日本企业转型的演讲。他举了日本电气公司(NEC)抛弃电脑转而研发尖端半导体技术的例子,来说明“日本产业的革命并不是政府引导的,而是企业的一种自我革命,是一种自我创新”。

中美贸易战成为中国走市场化道路的倒逼机制,道路自信的中国不会路径依赖,深化改革应该有希望。

作者是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上页12下一页

顶一下(38)

58.50%踩一下(27)

41.50%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