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筠先生“财富的责任”演讲摘录
2018-05-24 21:20:18
  • 0
  • 5
  • 4

资中筠先生“财富的责任”演讲摘录

秘方养生 2018-05-21 08:50

美国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劲头改造自己的社会,整天就琢磨有那些不好的地方要进行改造,特别是那些有钱人,更愿意改造这个社会。因为他们没处跑,别的地方的人是可以向美国跑,但是美国人没地方跑,所以就一定要改善自己的社会。这是我的一个观察。

我曾经做有关公益事业的讲座的时候,有人提出来一个问题:“难道资本家能发善心?”。我觉得这个问题,一方面说明我们过去的教条根深蒂固,认为资本家一定不会发善心的,就是认为富人一定是坏的,穷人就一定是好的。这个是错误的观念,人都有好人有坏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捐赠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赚钱以后要捐赠出来做一些事情。

既得利益者改善社会的动力从哪里来?那么多顶尖的富人,他们绝对不会受穷、受苦,那么他们改造社会的动力从哪里来?我觉得那需要看他们得到的利益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得到的利益是从健全的市场经济中来的,如果市场不健全了 ,人们不从市场中买东西,他从哪里去赚钱?所以整个社会如果都塌了,他们在金字塔的塔尖上,照样是会塌的。假如他的利益是从特权得来的,是从压制了别人得到他独特的机会,那么他一定不要改革,要保持他的特权,保持能维持他这个特权的体制,免得别人也来分享他的特权。这是两种不同的观念,所谓既得利益者不要改革,我觉得不见得是这样。如果既得利益者需要维持一个好的市场状况才能获得利益的话,他一定是愿意改造这个社会,使得这个市场更加健全。如果这个社会变成了两极分化特别严重,他也没处跑,这个社会真的不能维持下去的时候,他自己也就没什么好处了。

所谓“难道资本家会发善心?”之类的提法都是非常荒唐的说法,真正的情况是,利益和善心是融合在一起的。 也并不是说一定是大公无私,才能去做这个事情,也不是说,完全为了他的私心,为了沽名钓誉,为了赚取更大的钱,也不是这个样子。因为一个社会的改良,公民社会的前进,健全的市场经济,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改善社会,使得大家能够共同富裕,对大家都有好处。

[page]

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比较重。所以很多企业家还是愿意把大量的财富留给自己的子女。据我了解,在美国很多富人是很怕培养出纨绔子弟,所以不愿意把大量的财富留给子女,而是最多给他点启动资金让他自己去闯天下。年轻人也不喜欢炫耀我家里多有钱,我继承了多少财富,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光荣的,白手起家才是光荣的,所以我觉得的这个在文化上有一些不同的观点。

我们的一些捐赠者喜欢自己做,不愿意捐给一些专业的人士。国外有很多捐赠者,他觉得自己不善于打理基金会,他会把钱交给有经验的基金会或专业人士去做,包括像巴菲特,他觉得盖茨的基金会做得更好,就把一笔钱交给盖茨基金会去做。这种专业分工理念在我们国家还没有深入人心。做基金会或者做社会企业都是一种专业,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所以有钱和能做并不一定是划等号。

大众舆论对于公益捐赠还有不正确的认知,比如社会舆论对于公益捐赠常常有一种误解,认为这是一种均贫富的手段,认为你这么有钱,我们那么多穷人,你赶紧捐出来,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还有很多人不能接受,现代社会企业既然称作公益,你还赚钱。还有看到别人捐钱就怀疑动机的情况,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过,“不要以小人之心度人”,主要要看效果如何,他就算是沽名钓誉又怎么样呢?公益实际上是为了改良社会,为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的一个途径。

他们(美国工业时代富起来的那些人)在改善社会风气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最先富起来的那些人,而且是富可敌国的人(例如大概是1913年,卡耐基教育基金会捐赠的教育经费超过美国联邦政府当年预算中的的教育拨款),一定是对社会有影响的。这些人也有可能会炫富,过上穷奢极侈的生活,比如说举办非常豪华的舞会,一条街都被震动。那些小报都会追着报道,但是很快被社会所诟病,很多报纸会批判。所以,新富裕起来的暴发户,做的事情对世界、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很幸运的是 ,那些顶级暴发户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我称之为“捐赠文化”。有点钱就捐出来自己主动找捐赠对象。20世纪初期,美国产生了这种捐赠文化,这对带动社会风气有极大的积极影响。所以,炫富、一掷千金,一般说起来,社会上并不看好,大家对此嗤之以鼻。即使家里非常有钱,有私人飞机,也不会宣扬。学生在学校里不会炫耀自己家里非常有钱。先富起来的暴发户引领社会风气,造成了20世纪美国社会发展出很好的捐赠文化。

[page]

洛克菲勒基金会跑到中国来建立了协和医院,协和医院到现在还是中国最好的医院。为什么它专门关注医疗方面?——在建立基金会之前,就建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研究出当时疑难病症的疫苗——为什么会是这样?是因为他们认为,造成人不平等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健康,一个有病的人和一个健康的人是不可能平等地竞争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是不健康的?因为他们看不起病。那个时候还没有医疗保险,这方面的政策也没有。一个相对贫穷的家庭主要赚钱的人生病了,这个家庭就垮下来了。所以我们有一个成语叫“贫病交加”,贫和病是连在一起的,因病致贫的情况很多。这是他们研究以后得到的观点,所以就把重点放在医疗方面,他们做了很大很多工作。

伴随欧洲18 世纪启蒙思想普及,工业社会开始出现了人生而平等的观念,这个观念在过去不管是外国的封建社会还是中国的农业皇权社会都是没有的。你天生生在谁家,你就认命,例如世世代代的手工业家庭,等等。你没有出生在富贵人家,只有认命。 那个时候的慈善事业带有恩赐性,是发善心帮助穷人,被帮助的人就感激不尽。 但是到了工业社会的时候,产生了一种新的观念,人本来就应该是平等的,不平等是不合理的。因此积累一定财富的人就有责任去帮助不幸的人,那么收到帮助的人要感恩是感激社会,而不需要去感激帮助他的个人。既然人生而平等,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因此做公益和做慈善不是谁缺钱给钱,而是帮助你取得平等发展的机会,以便自己通过努力改善生活。所以创造机会平等,是公益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济贫救困。

——以上内容摘自2018年4月20日资中筠先生出席“慈善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的现场演讲,论坛承办方明善道摘录并取得资先生确认发布。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